close

作者:李尚龍,著有新書《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浪費時間》,經授權發布01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學,學習的是播音主持專業。別說一般大學了,就算是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播音主持,除非大學四年不停折騰,要是不認識人、專業不過硬,也很難進體制內電視臺工作。幸運的是,她的父母在北京還有一些人脈,找了找用了用,然后讓她得到了體制內的一個實習的機會。雖然只是實習,但小姑娘很努力,認真處理同事關系,掃地端茶倒水等雜事剛過來就全部承包了,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幸運的是,她人際關系處理得很好,很快,她入職了。她開心了幾天,生活馬上回歸到平靜,她每天早上七點擠公交打卡,到了就不停地開會,領導面無表情的講話讓她困到掐自己大腿。她時常坐在電腦邊無所事事地看著屏幕,偶爾上一下淘寶還要看周圍同事的眼神。一周出去采訪出鏡的時間很少,她說,自己喜歡這樣,哪怕累點,也不希望太閑。畢竟,這是她當時來這里的初衷。可是,人終究是懶的。久而久之,她也不喜歡跑動了,每次出去采訪,她也學會了跟同事一樣怨天尤人;每次出鏡,她也慢慢地懈怠了下來。那天我們聊天,她告訴我,兩年了,她的專業技能不但沒有進步,反倒退步了。我問,為什么?她說,閑的唄。我說,有進步的方面嗎?她說,也有,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強了點。我說,那也是進步啊,你要知道,在哪里都逃不過人際關系。哪怕像我們這樣的創業自由人士。她說,你知道我最討厭的就是這樣,那天主任講了一個笑話,明明很無聊,但所有人都跟著笑,我仔細看了看我旁邊那個男的,他明明不開心,卻強擠出一絲微笑,真惡心。我問,你也笑了吧?她低下了頭,說,這就是我討厭這個地方的原因,我的價值觀和周圍人的完全不一樣,還要假裝一樣。其實,無論是體制內的所謂穩定工作還是自由的創業生活,人脈關系都是無法逃避的,即使你離開了體制內,不會說話依舊會被人討厭,不會做事依舊會被人嫌棄。她說,早知道穩定是這樣,我寧愿晚幾年要。我現在不知道要不要辭職,畢竟如果現在不辭職,萬一到了三十多歲有了孩子,想變動都難了。我沒說話,不知道如何勸她,雖然我知道現在辭職一定意味著一些遺憾,可勸她不辭職會不會被她一巴掌拍死?02那天晚上,我還是給她發了一條微信:真正的勇者不是狼狽地逃脫,而是用閑暇時間,磨煉自己,雖然人在體制內,但要保持離開體制還能活得很好的能力。許久,她回我:我要找你喝酒。晚上,在一家安靜的酒吧,我跟她分享了一個故事:不久前,就在《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傳遍了朋友圈后,我怕那個回京名額被頂掉的朋友D的生活受到影響,于是,急忙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我問他,最近怎么樣?幸運的是,他已經不用微信很久了。后來才知道,他找了很多人、花了不少錢想回北京,夢想破滅后,他并沒有像其他在體制內的人一樣不停地抱怨、指責,甚至要求離開,反之,他報考了中級口譯證書和注冊會計師。他關了手機,除了每天和父母打打電話和朋友聊聊,剩下空閑的時間全部投入到了學習工作中。工作偶爾加班,但閑暇的時間,他立志磨出一技之長,他的堅持逐漸能讓他看到希望。你想知道結果是什么嗎?他考上了注冊會計師,高分通過口譯,因為成績優秀,很快被北京的一個單位領導看上。他本默默無聞,甚至在學習過程中得罪了很多領導,有趣的是,當北京要人的時候,單位領導忽然發現自己單位還有個這樣的寶,一定要讓他進機關。電話里,他笑著告訴我,現在,他正在糾結要不要回北京。我說,必須回來啊,我們都等著呢。他說,可是這里給的待遇更好啊。我笑得很開心,一年前,他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社會關系錯綜復雜,一不留神命運讓他摔了一個跟頭。可正因為他沒有退縮,即使在體制內工作,許多事情身不由己,他依舊保持了學習的能力,保持了每天進步的狀態,保持了即使離開依舊能生活得很好的力量。幾天前,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告訴了我一個道理。體制內有兩種生活方式:第一,靠人際關系活著,這樣的人,需要游刃有余,可他的升官發財是跟人脈和領導的決定息息相關的,你要遇到個好領導還好說,要是遇到個二貨領導,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要夾著尾巴當孫子。第二,靠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在哪里都是螺絲釘,像U盤一樣,插到哪個主機都能運轉,這樣的人,他的前途命運只和自己的專業技能息息相關,只要人脈關系不那么差,活得大體還是很自由的。他笑著說,哥現在就是這樣的人。03的確,當一個人的命運變成了別人案板上的肉,總是由別人的一舉一動來決定,每天只是在體制內混吃等死寄生,當那所謂的穩定破碎后,留下的只會是悲劇。/ 體制內,依舊有許多努力向上的人,他們不滿于現狀,抓住一切向上爬的機會,那些人,牢籠困不住他們,那些別人看來的穩固圍墻,只能是給他們提供保障的家。曾聽過濟南的一個市長講過一句話:體制內的人,要保持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這句話不是讓你隨時離開體制,相反,而是讓你在安穩的生活下依舊努力進步。你已經有了安穩,不代表著你可以懈怠,你更應該自覺去進步。很多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溫水煮青蛙,只有每天進步的生活才是穩定的。別相信領導給你的承諾,更別相信體制給你的保證,生活是自己的,自己都不求進取,憑什么讓別人給你美好的未來?后來,小姑娘的生活態度發生了巨大改變,她還是會經常跟同事們嘻嘻哈哈,即使皮笑肉不笑;她依舊會定期給領導發發短信,表達著不走心的祝福。有意思的是,她開始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時間奮斗了。她自己開了一檔節目,晚上給大家讀文章,發到微信公眾號上,做起了自媒體。她報考了主持人資格證,閑暇時間,她找了公司附近的一所學校,每天跟一群孩子一起在自習室看書復習。每天從圖書館回到家,還堅持看半小時的雜書。現在,她的微信公眾號也有一萬多人關注了。她說自己要做成百萬大號,就在十月份,她考了主持人資格證,成績理想,順利通過。那天,我看到了她的朋友圈,寫著《肖申克的救贖》里面的那句名言:“Some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的確,對于那些每天都在努力的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選擇,重要嗎?后來,她的很多朋友都離職了,她因為能力強,升職速度很快。她笑著告訴我,辭職前他們不會做的事情,辭職后,他們也沒有去做。他們每天依舊朝九晚五,叫囂著“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抱怨著工作累沒保障。唉,生活變了,人沒變而已。的確,生活是自己過的,無論在哪兒,你總應該有一顆熱血的心。你要知道,很多你無法解決的問題,不是通過辭職就能解決的。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具備一技之長的資本,是需要無數個夜晚的靜思,無數寂寞時光的堆積而成的。所以,別抱怨身邊的不公,別后悔自己選擇的“牢籠”,別痛恨自己身上的枷鎖,只要你還在進步,枷鎖只會變成翅膀,牢籠只會變成家。

每天都會在咨詢室溝通很多預約的來訪者,隨著社會節奏的日益加快,我們的情緒也越來越容易受到影響。但也有一些算是讓人感到安慰的事情,比如前幾天做咨客的夫婦:丈夫似乎終于醒悟過來妻子確實是抑郁了,在妻子做心理咨詢半年之后,他試探性的問:'聽王老師說,抑郁癥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你……不會是真抑郁了吧……'妻子淚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她解釋過很多次,卻被一句“矯情”所打發。我還記得上一次他倆人溝通時,丈夫的不滿溢于言表:你找咨詢師疏導一下情緒可以,但我不信你病了,能正常上班,能照顧孩子,累了休息兩天就好了……類似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我在此并不是指責這位丈夫的愚鈍和忽視。想說的是對于不具備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知識的普通人而言。的的確確是很難識出別一個刻意偽裝自己情緒的抑郁癥患者,所以才經常會導致一些悲劇的發生。對一個抑郁者來說,開口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抑郁,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他們會害怕他人鄙夷的目光,害怕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害怕家人因為擔心而焦慮,更害怕說出了口,他人的不理解,反而指責自己矯情、心眼小。那么,我們該如何來識別面具,識別抑郁者的真實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語言層面述說所傳遞的信息,其實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當我們的神經遞質失衡的時候,語言內容就會“摻假”甚至完全就是假的。比如,一個抑郁的人跟你說他很好,不要擔心,但事實卻往往并非如此。今天,我要在此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通過一些語言之外的信息,識別出一些人的情緒狀態。并且,本文所有的癥狀討論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在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問題之后,后文也不再贅述這個前提。01軀體病痛不能說出口的情緒,人體會將它們轉化成軀體的癥狀。精神類疾病的污名化,導致了我們很多人即使大腦生病了,他也不愿把癥狀通過情緒表現出來。因為在一些人眼里,面子往往比命還重要。而我們的人體是一個整體系統,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智慧的系統,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求生救命。所以,為了“自救”,人體便會把一些“無處發泄”的情緒癥狀,轉化成軀體的癥狀來表達。比如說,一個不堪承受工作重擔的患者,難以向他人啟齒自己的壓力。害怕毀掉自己樹立了多年的“老好人人設”,但他又確實是需要休息、放松。這時候,他便可能會表現出肩頸疼、腰背疼、膝蓋疼之類的癥狀,到醫院檢查這些部位,又往往查不出什么毛病,可疼痛卻是真實存在的。病人需要通過讓自己肩不能扛,腿不能站,來表達自己不能再工作了。并且,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病”得沒辦法工作了,以此來回避自己心理上的愧疚感。還有個很常見的例子,有學生一到考試,就會拉肚子。這是比較明顯的,很多人都知道考前焦慮這個詞,拉肚子也的確是焦慮所引起的。因為我們的腸胃堪稱是“人體的第二大腦”,在生物進化的最初階段,一些低等生物的神經系統“司令部”就是在腹部。盡管我們如今已經進化出了更高級的大腦,但腸胃系統仍然承擔了一部分調節感受的功能。就像是,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會說氣得吃不下飯,胃疼。有些孩子一上學就鬧肚子疼,可是醫院又查不出毛病,家長們就覺得孩子在裝,但往往是他們真的疼。因為上學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但跟父母說討厭上學,會被父母責怪,所以軀體便用肚子痛來表達:我現在真的沒辦法上學。驚恐發作,這個詞可能也有很多人聽說過。主要的癥狀表現是突然的胸悶心跳極快,好像喘不過氣,快要窒息,有瀕死感。馬上送醫院急救,結果到了醫院,卻平穩了下來,什么也沒查出來。這也不是裝的,而是真的要死掉的感覺。另外,還有哮喘,高血壓,喉部異物感,青光眼,弱視,耳聾等,如果器質性檢查確實沒有查出具體問題,那么也需要考慮找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醫生了解一下這些癥狀背后的心理因素。02抽動可能與情緒長期被壓抑有關。想必大家坐車的時候一定體驗過剎車的感覺,如果頻繁的一會開一會剎,看起來就好像是在“抽動”。抽動的具體表現也有很多,比如眨眼睛,抽鼻子,抽嘴角,以及常見的鼻炎,哮喘,也可以從形式上理解成上鼻子,喉嚨在抽動。這些表現,到底是要把什么動能給抽回來呢?現實中這種一拉一扯的動力可能很復雜,在此,我只能最簡而化之的舉例,不能代表諸位就是這樣的情況,具體請和精神科醫生以及心理咨詢師討論,因為每個孩子可能都不一樣。抽動癥的孩子背后,常常會有嚴厲的父母,不停的告訴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比如眨眼睛,家長說,注意力要集中,不能東看西看,但是小孩子就是想東看西看,好奇,有探索的欲望。但家長說這是不對的,不能看,所以眼睛就會“剎車”,表現出來眨眼睛。又或者家長說,男孩子,不準哭,太丟臉了,所以,本來要哭出來的眼淚,硬生生抽回去,可能也表現出來眨眼睛。成年人對抽動有一個比較官方的名稱,“污言穢語癥”,有些人好像喉嚨里咕咕的有聲音,也不知道在說什么,或者可能會無意識的亂說一些罵人的話。這類癥狀的背后可能是長期被壓抑的,不能順利被釋放出去的憤怒情緒所導致的。03吃暴食癥背后,是極度的愛之匱乏。想必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句玩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的話,那么兩頓。”/ 想象一下一個小嬰兒正在嘶聲力竭的哭喊,想說卻無法言說的痛苦,是餓了?冷?痛?不管是什么,一個溫柔的媽媽把嬰兒抱起來,奶嘴塞到嬰兒嘴里,嬰兒便會平靜下來。也許嬰兒本來就不是真的要喝奶,它只是要一個和自己的鏈接,讓自己覺得自己和媽媽在一起,這種感覺,可以讓嬰兒感到安全。所以,吃對于生命的意義而言,不僅僅在于果腹,我們吃下去的是物質上的食物,同時也是精神上的食物。甚至,在物質條件完全得到滿足的客觀條件下,吃代表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需要。吃兩個饅頭也能飽,為什么要去排隊,多花錢吃日料、西餐呢?因為我們精神上的愉悅絕不是兩個饅頭就可以滿足的。排隊過程所帶來的體驗,比如閑談社交,刷手機,以及吃完再吐槽一頓,發個朋友圈獲得點贊時的爽快,兩個饅頭是絕對給不了的。上面這些,都是挺正常的吃,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但還有些吃,我們知道沒必要,甚至有害,卻還是會吃,戒不掉。比如咬手指,咬筆頭,吸煙,酗酒,暴食,厭食等。吃,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我們再想象一下嬰兒和母親,嬰兒在哭鬧的時候,渴望一個溫柔的媽媽給自己安心的感覺。可如果媽媽本身是焦慮的,擔心嬰兒難以撫養,擔心自己做不好自責內疚。當媽媽是這樣的狀態和嬰兒連接時,嬰兒得到的就不是溫暖安心的滋養了,嬰兒得到的是焦慮害怕自責的“毒奶”。如果嬰兒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雖然喝到了物質上的奶,不會在身體上死去,但是它可能會在精神上“中毒”。他可能會建立起一個扭曲的世界觀,因為在嬰兒時期,家長就是全世界,家長是“有毒”的,所以世界也是“有毒”的。生命是有自我保護的本能的,當世界是有毒的,好像要傷害自己的時候,而我又不能不吃,不吃會死,這件事情就變得很糾結很難處理。所以,嬰兒可能會把憤怒發泄到奶嘴上,這個奶嘴,她給我提供了有毒的乳汁,所以我就要咬這個奶嘴。長大了,家長不在身邊,咬安撫奶嘴,咬大拇指,咬鉛筆頭,一切近在咫尺的替代品都是曾經奶嘴的象征。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當自己處于焦慮不安的狀態,又覺得很難說出口時,就不由自主地咬手指,咬筆帽,咬嘴唇甚至抽煙、喝酒的原因。暴食癥背后的心理動機,可能是極度極度的愛的匱乏。我們需要大量的報復性的吃來填補,可是這樣吃本身,又讓暴食者自己對自己極其厭惡,所以常常又在吃完之后催吐。這樣反反復復的又吃又吐的糾結和痛苦背后,是心理上的嘶聲力竭的掙扎。如果這些掙扎都沒有,都喚不起家人的關愛,那便真的會讓人陷入絕望,活著太痛苦,不如一死了之。所以,在精神科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癥,而是厭食癥。抑郁的人,可能還在掙扎著想活,通過各種扭曲的表達想要別人看見拯救自己,而厭食癥,不吃,真的會餓死。寫在最后上述的各種癥狀,軀體病痛,抽動,和吃,追根述源,都能夠找到一些在生命早期的,扭曲的母嬰連接。嬰兒的全部世界就是父母,嬰兒只學會了父母應對世界方式,焦慮、抑郁、自責、小心謹慎的方式。所以嬰兒長大成人,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帶著濾鏡的父母的方式。哪怕別人告訴他,這沒什么大不了的,沒什么好擔心的,他也是無法聽見、無法相信。因為在他的所有經驗里,父母就是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很緊張,父母就是一臉的焦慮擔憂,而他只學會了這個方式。所以,心理學會分為不同的流派,比如認知、比如行為等。對于那些最初和父母關系較好,心理層面比較成熟健康的來訪者來說,效果是顯著的。因為他們人格的基礎比較扎實牢固,吸收一點新東西不至于讓自己原本的世界觀坍塌,這時候他們也愿意去接受新的東西。而對于那些風吹草動就敏感的來訪者來說,灌輸這些認知和方法,可能極大的威脅到了他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看似堅強實際卻脆弱不堪的外表。精神分析的咨詢師做法的是,給他健康的奶嘴,給他一個安寧穩定的環境支持。當精神分析師允許咨詢中的來訪者哭鬧不安和焦躁,而不是著急的想讓他不哭不鬧的時候,其實來訪者就得到了滋養。他慢慢就會吸收咨詢師的穩定安寧,他慢慢也會學會像咨詢師那樣看待世界。這個過程很長,很慢,咨詢師也許會反反復復被來訪者挑戰和質疑,因為把來訪者體內的循環多年的“毒奶”替換起來并不容易。關系的培養,會比學習一個新知識和新技能慢一些,但是,會更深入,會讓基礎更扎實,可能表面上看不到太快太明顯的變化,但是,會變好的。心理學是科學,不是管理學,不是玄學。做心理咨詢,并不單純意味著有病,而是探索你內心深處從來不曾了解過的自己。走出心靈的迷宮,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2020年TIME雜誌優惠訂閱價格2020年家庭育兒雜誌新竹哪裡訂今周刊桃園哪裡訂台時亞洲高雄哪裡訂
2020年雜誌收書時間哪裡訂便宜 2020年Forbes台中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訂閱36期只要2988?再送隨身碟,全台最便宜的價格? 國際書展商業周刊新客戶訂購價 讀者文摘南投哪裡訂 遠見雜誌、讀者文摘,英文閱讀文章最強組合? 2020年商業周刊台北哪裡訂 商業周刊台南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 訂閱送好禮?免費送time數位版、英文精裝書? 2020年時代雜誌台南哪裡訂 美國時代雜誌南投哪裡訂 這樣訂閱天下雜誌好便宜?時代雜誌+科學人雜誌,送六大好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beeshecfy 的頭像
    smabeeshecfy

    smabeeshecfy的部落格

    smabeeshec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